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莫大康:加强研发为什么很难

推动中国半导体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兼并、合资与合作、以及研发。通过近几年来的大量实践表明,尽管三种方法都是十分有效与必要,但是形势已逼迫到唯有加强研发才是根本出路。


推动中国半导体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兼并、合资与合作、以及研发。通过近几年来的大量实践表明,尽管三种方法都是十分有效与必要,但是形势已逼迫到唯有加强研发才是根本出路。


对于目前的态势要十分清楚,贸易战是“虚”,阻击战为“实”,所以千万不能乱了中国半导体业要迅速自强发展的根底。


特朗普宣布与中国开打“贸易战”,引起业界各种反响。由于此战的矛头之一直指中国半导体业,导致国人开始觉醒要加强研发,走自主化成长的道路。近期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都声称之前紫光给外界的最深印象是大举砸钱进行国际并购,现在正转向自主创新为主导,它其实不是一种转变,而是一种战略的重新选择。


研发十分艰难  


推动中国半导体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兼并、合资与合作、以及研发。通过近几年来的大量实践表明,尽管三种方法都是十分有效与必要,但是形势已逼迫到唯有加强研发才是根本出路。


众所周知,研发是一种投资行为,至少它首先要回答以下方面的问题:


研发什么?它通常由市场、投资、能力及进程,包括成功的几率等条件综合来考量,有时决策是十分困难,并必须要有万一研发失败,或者达不到预期结果的预案准备。


因此对于任何一家企业,它必须首先要有产品全球化的视野,及争先的勇气与决心,知道竞争对手是谁?差距在什么地方,以及市场的定位是什么等。


对于中国的半导体业而言,为什么加强研发如此的艰难,因为现阶段是“追随者,学习者”的角色,与先进地区之间的差距大,尚缺乏先进技术与人材,大部分企业的主要矛盾是求生存,不太可能拿出较多的利润来进行研发,况且研发的风险很大,以及周期长,加上有中国传统的观念束缚等。所以企业要过渡到由內在的因素,或者动力去加强研发可能尚不到时候,如华为等那样,不让它加强研发几乎已不可能。


据IC Insight数据,2017年全球半导体公司年研发投入大于10亿美元的前10名,总计研发投入达359亿美元,其中英特尔依130亿美元居首,高通为34.5亿美元,博通为34.2亿美元分别居第二与第三,台积电为26.5亿美元,它们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之比,英特尔达21.2%,高通为20.2%及博通为19.2%,以及台积电占8.3%。


在中国半导体业中,企业之间研发的投入是有差异性,如领先的中芯国际每年研发投入在2-3亿美元,占销售额之比约为8%,仅达到全球代工研发投资的平均值。另据魏少军博士提供的数字,中国半导体业的年研发总计费用为45亿美元,还不及英特尔公司的一半。


另外,由于中国半导体业的特殊性,现阶段对于研发而言,受到市场、优秀人材、竞争压力、及企业意愿与信心等因素的影响,不是有钱就可能投得进去的,总体上尚处于低水平,而且研发的最终效果也并非一定与投入成正比例。加上研发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与部分企业的国有体系、干部任期制等可能是不协调的,也给研发投入增加了困难。


加强研发的紧迫性  


面临的态势已越来越清晰,美国十分害怕中国半导体业的成功,会动摇它的“老大地位”,因此会尽一切可能的方法来阻碍我们的进步。而中国半导体业方面也认为未来中国的崛起与强国之路,半导体业绝不能拖后腿。因此估计中美双方在半导体方面的争端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然而出于利益的考量双方又不太可能会真的“大打”。


显然美方釆取的方法首先是阻止我们的国际兼并,以及优秀人材的流出,接着会用知识产权方面等问题打压我们。因此形势已逼迫我们要横下一条心,加强研发与加速进行。其实美方也十分明白,“螳臂当车”,仅是个时间推迟问题,至2025年,还是2030年尚很难预言,要看中国半导体业的自身努力,尤其是骨干企业的成功。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半导体业而言,加强研发肯定是个当务之急,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一定要把此次“危机”変成“契机”,加速产业自主化的进程。相信只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企业迈向市场化,加强研发才能逐渐地成为企业的一种內在需求,与增长的动力。


研发是一种投资行为,现阶段必须谨慎行事,因此不能太焦急,关键在于行动,要实事求是的一步步推进,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研发的效果也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您的评论:

0

用户评价

  • 暂无评论